成功案例
CASE
咨询电话
400-123-4567
手 机:13988999988
电 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 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微信扫一扫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履行大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制定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规划和战略路线,为各项事业走上新道路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扎根中国的大学,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握好“时代与潮流”、“地位与成就”、“名与功”的辩证关系,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蓄势待发、系统跨越,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成果、作出新贡献。
我们明确区分“时间”和“可能性”,把握历史方位,把握发展方向。
必须深刻认识“十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形势“五年规划”期间,准确把握教育能力建设的形势和挑战,主动把学校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逻辑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在历史赋予的“时间”中找对位置,在客观规律的“趋势”中谋划未来,确保各项大学项目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洞察时代走向,强化战略思维。一百年来未曾见过的重要变化目前正在加速发生。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事业的重要阶段。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民族正在进入连接未来、继承过去、铺平未来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改革解决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莱姆斯。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时机”。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把大学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版图和教育实力的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理念、确立目标,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需求相契合。
认清发展大势,遵循客观规律。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新工科、新医学、新农业、新文科的建设和跨学科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将准确地了解把握未来五年及以后国家发展总体趋势和教育改革现状。要自觉遵守高等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律,前瞻谋划,在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行动,使大学发展始终与社会发展大势相一致。
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强调自己对大局做出贡献的独特价值。
由于高等教育体系的种种特点,各大学必须坚持“地位界定与地位提升”的反发展逻辑,找到正确轨迹,确保“位”的精准性,有效推动大学高质量发展,实现“位”与“位”的良性互动。
坚持功能开发并建立纪律的优势。 “十五五”期间,深化院系建设、特色发展是高校主要院系和环境调整优化改革的方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其核心地位在于财经政法深度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形成了相互支撑、合作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立足这一基本定位,聚焦“品格卓越、特色卓越”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作为、不有所作为,实现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完善重要交叉领域。构建新兴领域体系,实施部门战略版图,集中资源做强传统重点领域,建设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以数字法律、数字经济、数字智能治理为代表,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高匹配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物理化学研究解释能力,找准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方向,加快创新研究成果产出。
聚焦战略需求,展示成果,实实在在的成果。拥有“职位”意味着“有事可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建设法治中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建设长江经济带等,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系统科学研究开展联合研究,产出原创性、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知识,我们将为您提供支持。同时,完善一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一流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效率,为国家提供足以胜任民族复兴重担的时代新人才。
追求卓越,坚守“名”与“绩”,践行初心使命
坚持“公共”精神是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贡献是实现教育公共精神的途径。高校要以“公”精神坚守教育初心,以“公”精神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我们将秉承“公益”的教育精神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为了共同的利益,世界也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学要立足“国家伟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民族育人”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传承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争当“名师”、“经典教师”、“人类教师”。管理干部要在“提案”中保持公共精神,在“行使权力”中保持公共精神,把公平正义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自觉行动。
讲求实效,深化改革,解决重大问题。实现多方面发展“十五五”规划期间的目标将要求大学参与并培养真正的硬技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以狠抓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视学校办学活力,构建“权责明确、协作高效、法治保障、数字化推进”的内部治理体系,加快提升治理现代化能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推动高等教育规划实现师权,必须引导广大教职员工采取务实高效的举措。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学校,始终牢记办学使命,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握“时代潮流”确定办学方向,明确办学定位我们要在保持“名气和成绩”的同时,展现自己的价值,践行初心,创造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教学单位:湖北省委广告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朱方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编辑:王淑贤相关产品




